分类
财富

有3周的生活费 我就不焦虑了

在今天,有100个月生活费用的存款,你就财务自由了。不用想太多,太远。

毛姆小说《人生的枷锁》实拍

“有三周的房租和生活食品费用,我就不会考虑太多。人们就是喜欢看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故事情节。我不会考虑太远的未来。”

在毛姆小说《人生的枷锁》中,一位25岁的女性描述她的生活。如上。

我们焦虑的原因是没有事情做,没有收入,和考虑太多过去,担忧太多将来。这些问题,这位女性似乎都解决了。

当然,在和主角菲利普谈话的最后,她还是说:希望不用再付房租和工作。仿佛这是今天很多打工人搬砖人的写照。

重要的是:活在这一刻是多么重要。能够安静的深呼吸,步行,感受呼吸和步行本身,已经是一件平和的事。

我们希望过平稳有序可控的生活,我们希望有新体验的人生。实际一切都是在混乱中被动有序前进的。

所以,我认为:当你有100个月生活费存款开支时,就是财务自由了。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现在,眼前,和拥有自己的时间最重要。

分类
财富

“想做的事现在就做,不要再等了”

1987年,以及1988年,我的满脑子都是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:那位高高的帅哥穿着红色闪闪发亮的衣服,打着一个蝴蝶结,在那里扭啊扭,真的很带劲啊。

还有那句“归来吧,归来哟,浪迹天涯的游子”,是《故乡的云》。

1987年,妈妈三十多岁,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小不少。如今妈70多岁。那年,我快要上小学,估计还在幼儿园大班徘徊。时光流逝,费翔已经62岁。

看了他在电影《封神》里的海报,俨然成了一个巨人。而据说,这次演绎反派商王殷寿的费翔在影片中似乎成了主角。为了演好这个角色,他锻炼、饮食调整、学习各种动作戏一年多——在将近60岁的高龄再活一次,为一个电影三部曲沉浸式工作5年。

费翔愿意花这宝贵的5年时间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去享受人生。

说到底,我们活得就是一个过程。

在澎湃对他的专访里,个人最喜欢结尾他说的一句话:“我现在的生活就特别安静,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特别爱热闹的人,喜欢待在家里。当下我想要多花一些时间跟我的家人以及一些老同学们相处。我经常会打电话约我的一些老同学见面,要见面就现在,想做的事现在就做,不要再等了。”

对每个人来说,想做的事情现在就去做。因为我们即将或已经40岁、50岁、60岁。即使20多岁,这句话也成立。

分类
财富

过另一种生活 你也可以

你并不是想要旅游,你只是想看看风景,河流,山川,风土人情,感受不一样。离开一成不变的地方和生活。

你并不是想要财务自由,你只是想要另一种生活。逃离现在的忙碌打工生活。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。

你不是想要逃离父母,家人,你只是想要舒一口气,有人理解,或是一个人呆着。

你不是想熬夜通宵,你只是想感受时间,空间,和你自己的世界。

你不想再一路奔波在外,飞机火车不停,你想回家,好好休息几天,过安静的生活。

你不想只在电脑前坐着,更想去做几个月的体力劳动,挥汗如雨。忘掉那些文字,图片,视频,数据,文山会海,汇报材料。

在某种温水和体制内工作了十年,你累了。终于,跳了出去。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美好,坑也一样多。在自由的同时,磕磕碰碰一个不少。另一种束缚也慢慢捆绑上来。

上天入地几年,你又找了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,打工。人也静了下来。

作家门罗小说《逃离》里那个姑娘并不是不爱丈夫,她只是想逃离那个家,和束缚的爱。虽然最终她回头了,她已坐在开往陌生城市的大巴上。

看通宵电影是体验另一种生活。

毛姆的《刀锋》中拉里连续坐八个小时阅读是一种独特体验;伊莎贝尔嫁给金钱和貂皮大衣是笃定了自己的选择。

《寻欢作乐》中女孩罗西看似轻佻的作风是她的人生特别体验。

新疆30岁存下100万元的男生去西南做公益,做自媒体,过上了远离职场的生活。

林中有两条路,你永远只可以走一条。

过另一种生活,总有选择,和代价。

然而也没什么不好。

其实日日是好日。今天,现在,就是好的。

越来越好。新的一天。新的一周。

上为周末记录。图片来源:朋友拍摄。感谢。

本文自我的微信公众号:ireadmovie。

分类
生活 财富

谁在做自媒体?还赚钱吗

自媒体还赚钱吗?什么样的人在认真做自媒体?相信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数字内容消费者、使用者们都想过这个问题,甚至有过自己做个自媒体达到生活自由的想法。

微信公众号、头条、抖音、百家号、小红书、B站……有几亿人在看这些应用。他们是使用者,是内容的消费者。

还有几千万人在孜孜不倦的创作着内容——他们是生产者。

什么样的人在做个人性质的自媒体?辛苦的每天更新、每周写作、每月拍摄视频呢?

或者说:哪些人在认真做个人自媒体?(指1到3人之间的自媒体。)

按工作与否状态来说,无非两类:工作的,和不工作的。

工作的里面还能分为:一类是全职工作,兼职做自媒体的;另一类是全职做自媒体,个人身份,甚至注册工作室、注册公司的,专心做内容、流量和带货、广告、卖课程变现的。

这几年自己也在使用若干平台,认真做自媒体的大概如下几类:

A. 打工的状态中。

打工,但喜欢写字、拍摄、记录,有强烈的个人兴趣爱好的,愿意打造个人IP的。比如有人职业就是在媒体或某个行业中,接触吸收很多信息后,需要消化和输出。

B. 已经接近生活自由状态的。

比如对投资、理财有强烈兴趣的,可能有100万、500万甚至更多现金资产的,拿出一笔钱实验性质投资和记录的。类似的财经类、投资类自媒体并不少,有些就是金融从业人士,有个自媒体号发表观点;有些则是半赋闲状态,越写越拍视频越上轨道,索性专注开发自己潜力和兴趣。

C. 找到自媒体运营诀窍,主动辞职的人。

工作之余做自媒体几年,终于找到流量密码和增加收入路径的一批人。目前不少年轻人走在这条路上,年轻的优势就是有时间,不怕失败和试错。有人做旅行,有人美食,也有人专做自媒体运营教学,还有拆书,录音读书配音的,等等。连做房车旅行几年的自媒体都有不少,乍一看新鲜,仔细看看会发现,也是一个小红海,卷得不行。

D. 被动失业,工作不好找,干脆全职高频写字和拍摄视频的。

有些人就用手机拍摄自己每天做饭做菜、逛街、散步、遛狗的都有,还有人直接晒家人工资条,晒颓废的等等。(美女帅哥对着镜头直播一天,包括直播自己吃饭、唱歌、化妆的不在此列。)

E.全职太太或全职妈妈,单身女强人。

女性的写作和创作优势,包括处理事务的并发能力和耐心、持久力,远远高于男性。发现很多女性做自媒体有所成就,不管大小。

F. 退休人群。

大把时间和精力,碰巧智能手机和拍照如此发达。微博不玩可以用美篇;抖音不拍可以写头条和拍照片;总之很多人选一个应用变成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平台了。中老年人用今日头条看资讯和发图文的真多,虽然头条3亿的月活用户和其他几个应用相比少了一点,但不妨碍其吸引力。

G、文化或专业领域有成就的人。

这批人不管是最后几年工作时光还是退休状态,总之有强烈的输出欲望,将文学的、历史的、物理的(是的,张老师)、法律的、电力的……360行,都可以产生头部博主。过气明星不在此列。

H、其他富裕、无聊、空闲人士。

上述归类并没有纳入在视频号、淘宝、抖音等平台做直播带货的一批人士,那些大多是公司化、团队化、体系化运营。不是个人自媒体性质。

这么多人在做自媒体,对于个人来说自媒体还有收入可赚吗?微信公众号创作者数量是千万级别的,今日头条创作者也是以千万级计算,以数量来说确实是竞争激烈、红海级别。然而在个性化凸显、创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,自媒体只会越来越好,因为“人”赋予了平台和ID号更多的真实和情感,自媒体更像是一个人名片,你的朋友圈某种程度也是一个自媒体,只是微信帮助你制定了几种形式而已:文字、图片+文字、视频,当然也可以分享好文章,或是一个自己拍摄的视频,或他人的视频号——这已经有很多形式了。

类似创业公司和二八原理一样,自媒体赚钱的一样是头部效应,甚至趋势更加严重。10%不到的人可以赚到支撑生活的收入,大多人仍旧是磕磕碰碰,中途放弃。能分到一杯羹的自媒体们,一定是坚持一段时间,有的坚持以年为单位。

收入来源方面:阅读量/播放数流量分成、广告接单、销售个人数字内容、个人实体产品销售可能是普通自媒体的路径。比如,个人财经类自媒体最后很多要么是和保险公司合作,要么开通知识星球收年费,卖课当然也可以,直接推投资产品的并不多。其他是否还有更多变现方式,不清楚,可能也不适合言说。

“圈子”是最重要的,而这也是对希望成功的人有致命的吸引力。

其实即使没有流量也没有关系,至少你在做纪录。如果会写代码做出一个数字产品,或是打开手机记录下一段文字、拍摄一段画面,它都是你的数字资产。是的,是资产。有一天,这些既是一份回忆,也是你的个人财富。

分类
生活 财富

7月,到手工资变了吗

  1. 2022年7月开始,上海社保缴费基数调整了,上限调整为34188元。有朋友吐槽开玩笑说工资到手少了千把块。不过公积金也许多了点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还是喜欢到手的工资数字多一些,因为是立刻拿到手满足的,容易开心。比如家门口的保安大哥说每个月五六千块工资到手,虽然金险不多,但是很开心,比老家工资高很多,已经知足。

  2. 自从住处附近来了一家桂源铺奶茶,那个绿色调的一点点奶茶门口的人就少了很多。有四五个月没有喝过一点点了。人,总是需要新鲜感,连奶茶都是,品牌、名字、颜色、味道、品种,都要新鲜感。以前没有空调时,我们吹上空调觉得是夏天的救命良药,现在有了无数的奶茶店咖啡店,我们觉得奶茶是夏日续命神器,比可乐还可乐。

  3. 7月,找房,看房,搬家,不停的搬家。夏日,大太阳,运输,开车,进出,搬运,打包,千头万绪,上下楼,有时一天爬楼梯50层,大汗淋漓,人晒黑了,当排毒了。空间和时间的变化,斗转星移,愿美好生活继续。

  4. 45岁的中年大叔突然被单位精简裁了,在单位做了十年以上,公司给了六七十万遣散费,双方和平分手,只因大大老板换了,下面一串蚂蚱都被蹦哒了,他决定欢快度过暑假,陪陪家人,9月继续换个东家。

  5. 35岁的人辞职铁饭碗,酝酿了两年,终于还是下海了,要搏一把。祝这两位爷们前程似锦。路途所有艰难,也还是要走下去,也许途中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,和金子,还有希望。

  6. 累了一天,晚上下去扔垃圾。放风,吹风,天空乌云白云相间,找个没人的地方,摘下口罩,深呼吸几口气,回放这些日子,有艰难,烦躁,无奈,依旧感叹生活真好,毕竟我们还在往前走。一切都是过程,人生就是要自己去体验,经历。累了,倦了,就深呼吸一分钟,最多再让屁股挨着板凳——坐着,平静下来,感受这一刻。生活不过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