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980年代,耗费25年时间,终于挣到一万块钱”
上世纪1980年代的“万元户”今天听来似乎是个笑话,然而一万元钱在当时需要花几十年时间才能挣到。
今天的“万元户”水平,大概需要多少存款呢?
前几天晚上无意翻见电影频道一部老电影。当时诉求就是找一部国语、老片、不动脑筋,和名字奇怪的影片。有时,把这样的电影当作纪录片去观看,可以从老电影里看看曾经的历史和世界、人物、风情。
《黄山来的姑娘》,是的,就是这个有趣的片名。
图片源自网络豆瓣
影片《黄山来的姑娘》讲述一位黄山来的年轻农村姑娘龚玲玲在京城做保姆打工的故事。
片长100分钟,玲玲先后去到过三个家庭从事保姆工作。
第一个家庭,小资产阶级味道,家里有帅气的哥哥,娇气时髦的妹妹,和类似小市民风范的母亲,父亲在国外出差还是旅游。因为一件毛衣被偷事件(实际是时髦妹自己没找到),保姆玲玲气不过,走了。临行前,还救了时髦妹一命。在这家,保姆玲玲工资25元一个月。
第二个家庭,一对善良的年轻夫妻,刚有了孩子,妻子坐月子,家里有点困难,答应好的15块一个月工资也拿不出来,男人在外地工作,捉襟见肘无法按时寄钱回来。保姆同行大妈劝玲玲快换一家工资高的,玲玲觉得东家妻子可怜,坚持了一段时间,临走工钱没拿,还倒贴几元巨款买了只鸡炖在锅里,女人回来看见热气腾腾的锅,流泪。这家,一个月工资15元。
第三个家庭,孙女登场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和奶奶说自己今天练声乐,音域又打开了一点,然后“啊——”了一声。老奶奶整天书法题词,爷爷是个老干部——典型的干部家庭。素质高,经济好,一片幸福祥和。在这,女主角玲玲的工资是35元。
这是1980年代初的故事。
影片中,几位人物聊到了万元户:王大爷家的豆腐店开了快要五年了,马上就要成万元户啦!
万元户:上世纪80年代“财务自由”的某种象征。
1980年代普通人存1万元需要多久?
我们来算一算成为一个万元户需要多久。玲玲在第一家做保姆工资25元,年工资300块。挣到1万元需要35年时间。
在作家宋仲琤(cheng)中篇小说作品《曹处士外传》中,一位1980年代的公办教师月工资53块5毛钱,“旱涝保收”,而当时的民办教师是15块月工资。
按照教师53块钱的月工资,一年600块工资计算,成为万元户需要17年时间。
保姆需要35年时间,相对高薪的教师需要17年时间,平均中和下,成为一个万元户,大约需要25年时间。
今天,用25年时间,达到万元户、“财务自由”的水平,大约是多少万呢?
标准1:统计局2021年国内平均收入 ,年收入3.6万元。25年,90万元。
标准2:纳税起征点5000元/月,年收入6万元。25年,150万元。
标准3:直接按照1万元月薪计算,年收入12万。25年,300万。
按照不同工资水准,如今的90万至300万元水准,大概相当于1980年代的万元户水准。
不管是90万还是300万,都是接近或者超过百万元的水准。
拥有100万元现金,仍然是一个“梦想”,对国内14亿人民中大多数人来说。
300万现金,1万元月收入的25年开支。不管在哪个城市,这都是一个不错的财务自由水准存款了(北上广深几千万上亿的富豪榜自由标准请勿提,这里只讨论普通人水准)。
那么问题来了。
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,他说:以前的万元户不用买房呀!现在有300万,600万,1000万,一套房就填进去了。更不要说其他的消费和教育了。
一聊到房价,大家都蔫了。也可以讨论一天喋喋不休。
算了,还是先做个2022年后的“万元户”吧,让现金存款达到90万,超过300万。
如果达到数字,既是终点,也是新的起点。
新的生活开始。
今天,其实我们并不需要25年的开支存款。
在当今世界,和这场全球弥漫不已的炎症,每个普通人,能有下一个十年去规划,去生活,去创造,已经是幸运了。
有了十年的财富和时间,你就已经自由了。